一场原本可以载入欧冠经典战术史的胜利,在最后时刻化为泡影。伊蒂哈德球场弥漫着难以置信的遗憾,曼城在占据绝对战略优势的情况下,被皇家马德里凭借中卫吕迪格冷静的点球助攻和罗德里戈的机敏抢点,于第89分钟将总比分扳平,最终拖入点球大战并遗憾落败。
赛前,瓜迪奥拉的战术意图就十分明确:在伯纳乌取得3-3平局是一个理想的结果,但回到主场,绝不能与皇马陷入开放的进球大战。比赛进程完全体现了瓜帅的部署。曼城从一开场就展现出极高的战术纪律性,他们主动让出控球权,将防线收紧。整个上半场,皇马的控球率一度高达70%,但真正威胁到曼城球门的进攻寥寥无几。曼城众将用不知疲倦的奔跑和精准的卡位,构筑起一道坚固的移动城墙,将皇马的进攻一次次化解于禁区之外。
比赛的转折点看似到来。第76分钟,曼城通过一次耐心的阵地战,由替补奇兵多库内切爆射破门,将总比分改写为5-4。此时,胜利的天平已大幅向蓝月亮倾斜。为了守住这来之不易的胜果,瓜迪奥拉做出了一个极其大胆且备受争议的决定:变阵五后卫。阿坎吉替补登场,与迪亚斯、格瓦迪奥尔组成三中卫,沃克和斯通斯分居两侧,形成一个5-4-1的深度防守阵型。
这一调整立竿见影,但也带来了副作用。曼城的控球率进一步下跌,全场最终仅有33%,创造了瓜迪奥拉执教生涯以来的欧冠新低。球队几乎放弃了中前场的组织,全员退守半场,试图用密集的人海战术消耗掉最后的时间。在将近十分钟的时间里,这套战术似乎是成功的。皇马面对密不透风的防守,只能通过远射和传中来寻找机会,但均无功而返。
然而,足球场上最残酷的剧本往往在最后时刻上演。当计时器走向第89分钟,体能逼近极限的曼城防线出现了一丝松动。吕迪格在点球点附近接应传中,他没有选择直接攻门,而是出其不意地轻轻将球垫向门前。正是这记充满想象力的助攻,打乱了曼城整条防线的部署,罗德里戈如同幽灵般杀出,近距离将球撞入网窝。
这个进球彻底改变了比赛。曼城球员的心理在瞬间从天堂坠入地狱,积累整场的巨大消耗和紧绷的神经在这一刻崩溃。最终,比赛被拖入加时乃至点球大战,气势和运气都已转向皇马一边。
纵观全场,瓜迪奥拉的战术设计几乎完美,五后卫阵型在绝大部分时间里也成功限制了皇马的进攻。但足球就是这样一项无法完全用数据和战术板衡量的运动,一次天才的灵光一闪,一秒钟的注意力不集中,就足以让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曼城守住了几乎整场比赛,却最终没能守住那决定命运的一分钟。这就是欧冠赛场的残酷与魅力,而皇家马德里,再次证明了他们在这项赛事中无与伦比的底蕴和抓机会能力。